微商之憂
傳銷式推廣 4塊錢面膜價翻7倍
層層代理、級級加價的是朋友圈常見“傳銷”式銷售模式,一片出廠價4元錢的面膜,經(jīng)層層代理加價,到消費者手中,價格已超過30元。
為了一睹微商代理們的日常,新京報記者臥底了某自稱擁有50萬人各級代理微商團隊,其主打產(chǎn)品為一款自創(chuàng)品牌面膜,經(jīng)調(diào)查,該品牌為香港某生物科技公司授權(quán)多個廣州廠家生產(chǎn),而這家香港公司誕生于微商正蓬勃發(fā)展的2014年8月,由一名長春的80后女孩創(chuàng)辦。
臥底期間,一張各級代理分銷價目表清楚地展現(xiàn)了上述品牌面膜代理們的團隊結(jié)構(gòu)。
該團隊中共分為四級代理,其中最低等級的為分銷代理,他們將直接面對消費者。這四種級別的劃分以拿貨量為依據(jù),分銷代理最少拿10盒,每盒進價105元;最上層的一級代理需要拿貨5箱(300盒)、75元/盒。
而該款面膜每盒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為158元,一盒產(chǎn)品有5片,這樣算來,最高層的代理以15元的價格進到一片面膜,經(jīng)過層層代理到消費者手中時,價格已經(jīng)翻倍超過30元。
事實上,這些代理們賺到的可能并非這片面膜的“大頭”,新京報記者以品牌商的身份接通了生產(chǎn)廠家的電話,“你們幫我做一款和某某品牌一樣的面膜要多少錢?”“嗯……一公斤成品110塊,每片差不多30克,可以裝33片,算下來每片大概3塊3。加上包裝最后不到四塊錢一片。”
如此看來,面膜的暴利早已不是新鮮事,這款面膜出現(xiàn)在買家的朋友圈方式,才真正讓微信好友們頭疼。
微商之困
變了味的朋友圈 先拉熟人再談“買賣”
微商的廣告刷屏頻繁轟炸下,朋友圈已然變了味。盡管微商們都希望能空手套白狼,但是大多數(shù)底層微商的結(jié)果卻是“錢未賺到還賠盡感情”。
上述品牌的代理小敏(化名),是記者在臥底期間在朋友圈最活躍的微商之一。“新手代理剛加入,一天收兩個代理!看到你們的進步才是我最欣慰的!”、“如何吸引意向代理并轉(zhuǎn)化為你自己的代理,牛到不行!”、“寶貝說干就干,那么迫不及待……”
在4月20日至29日的10天時間內(nèi),小敏一共發(fā)布了93條朋友圈,全是“事業(yè)”,作為一名二級代理,她已經(jīng)很少發(fā)布客戶使用效果圖,更多的是自己下線們每天的進步和自己對代理成功學的感慨。
一天發(fā)這么多條朋友圈,還會有朋友嗎?有微商稱,透不透支人際關(guān)系對他們來說已經(jīng)不重要,朋友圈已經(jīng)成了賺錢工具。
“你覺得煩是因為你終究不想做微商,他們的這些”勵志帖“吸引的是那些想靠這個賺錢的人,假如你有1000個微信好友,其中200人是低級別微商,你想要吸引的就是這200人。”
說完了大代理們的游戲,小分銷們又是怎么過日子的呢?
天涯論壇里流傳著的一首現(xiàn)代詩《代理》:“有的代理向我反映/為什么我拿貨以后沒人買/我說/廢話/說的跟有人找我買似的”。
四月初開始拿貨做分銷的小雨(化名)同時做著一款唇彩和香皂的生意,一個月下來,賣出了8支唇彩,而香皂則“沒怎么賣”,自己用了一塊,送人兩塊。“我的體驗就是現(xiàn)在微商不是很好做。比如我今天搞活動,人很少,好友也煩,我猜也有朋友屏蔽我。”
在她加入的微信群中,每天都會有培訓,但她已經(jīng)沒有耐心再聽下去,加人的方法、怎么互動、怎么點贊,每天都是講一樣的內(nèi)容。
馮玲的經(jīng)歷也代表著一些底層小分銷。從去年9月到11月,她只真正做了兩個月時間,總共進了100片面膜,賣出去50多片,還都是賣給親朋好友,其余的不是送人試用就是自己用。
小分銷委屈失落的經(jīng)營生態(tài),也引來了不少“微商就是變相傳銷”的猜測。
但一位上述團隊的高級別代理卻不這么認為,“我們大代理倒一手貨單價只賺10塊錢,而終端單品利潤是50塊,他們賣的可能慢點,但利潤高,我們壓幾萬塊的貨在手里的時候,壓力也不小啊。零售單品賺得多,批發(fā)走量也可以,走的路線不一樣。”
在一位業(yè)內(nèi)人士看來,是不是傳銷,并不能一概而論。區(qū)別在能不能打通終端銷售,打通不了,東西最后沒人買,就和傳銷沒什么區(qū)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