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,国产精品喷潮在线观看,亚洲国产gⅴ精品一区二区,国产精品成年片在线观看

  •  聯(lián)系電話:0915-3356512
  •  投稿郵箱:news@akxw.cn
 > 新聞 > 國內
寧夏固原:勝利之山紅旗漫卷 底色锃亮續(xù)寫新篇
2021-11-19  來源:中國共產黨新聞網

編者按:“不論我們的事業(yè)發(fā)展到哪一步,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,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,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(xù)奮勇前進。”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多次踏上紅軍長征革命圣地,就傳承和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。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,人民網推出“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”系列報道。fcB安康新聞網

“六盤山上高峰,紅旗漫卷西風。今日長纓在手,何時縛住蒼龍?”fcB安康新聞網

1935年10月5日至9日,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翻越六盤山,寫下了氣吞山河的壯麗詞章《清平樂·六盤山》。1936年10月22日,中國工農紅軍第一、二方面軍主力會師將臺堡,標志著二萬五千里紅軍長征的勝利結束。fcB安康新聞網

2016年7月18日上午,習近平從固原市六盤山機場一下飛機,就驅車1個多小時來到西吉縣將臺堡,瞻仰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,參觀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、紀念館。他深情地說,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征,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。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,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、弘揚好。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的新長征要持續(xù)接力、長期進行,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。fcB安康新聞網

fcB安康新聞網

 fcB安康新聞網

圖為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。西吉縣縣委宣傳部供圖fcB安康新聞網

傳承——“紅軍粉”的新傳奇fcB安康新聞網

總書記的話一直激勵著當地人民不斷前行,攻堅克難,令“西海固”徹底撕掉了貧困標簽,千百年苦瘠的山川換了新顏。fcB安康新聞網

固原市西吉縣是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最后一個摘帽的貧困縣。如何在溝壑縱橫的山間鄉(xiāng)野徹底掃除貧窮?發(fā)展可持續(xù)性產業(yè)才是長久之策。fcB安康新聞網

伴著裊裊炊煙與一個個忙碌的身影,西吉縣興隆鎮(zhèn)王河村家家房前屋后的晾曬場上掛滿了晶瑩剔透的粉條。小小的粉條別看不起眼,卻有個好聽的名字——“紅軍粉”。fcB安康新聞網

1935年,紅軍長征路過這里,村民們紛紛拿出馬鈴薯招待紅軍?吹嚼习傩罩粫ㄟ^蒸、煮、烤食用馬鈴薯,紅軍便手把手教會了當地百姓制作粉條。粉條的出現,解決了當地馬鈴薯不易保存的問題。為感謝紅軍的貢獻,當地人親切地稱這種粉條為“紅軍粉”。八十多年過去了,如今的“紅軍粉”不僅僅是一種食材,已然變成了村里脫貧致富的“鑰匙”。fcB安康新聞網

“當年紅軍傳授給我太爺爺粉條制作技術,‘紅軍粉’此后就在我們家族一代代傳了下來,靠著這門手藝,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。”從小就跟隨父親制作“紅軍粉”的馬正龍,已經是家里制作粉條的第四代傳人。fcB安康新聞網

王河村村民從“紅軍粉”上看到了商機,村里粉條加工作坊如雨后春筍般發(fā)展起來。在粉條產業(yè)帶動下,以販賣粉條為主的運輸業(yè)隨之在村里興起,“紅軍粉”的名聲逐漸叫響,成了王河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(yè)。fcB安康新聞網

以前只夠吃,現在不夠賣。“制作粉條這門手藝是紅軍傳下來的,它既是傳承也是傳統(tǒng),讓我們代代牢記當年紅軍的恩情,時刻跟黨走,誠信做人,本分做事。”聊起為何不使用機器生產,馬正龍一臉正色地說,“手工能保證質量,機械化生產就少了那個‘味兒’。”fcB安康新聞網

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,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。紅色,是西吉縣不變的底色,王河村人還在不斷傳承、續(xù)寫著新的紅色故事。fcB安康新聞網

“十三五”期間,西吉縣15.42萬貧困人口穩(wěn)定脫貧,23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。fcB安康新聞網

fcB安康新聞網

圖為西吉縣興隆鎮(zhèn)王河村扶貧車間工人在做粉。雷雙軍攝fcB安康新聞網

接力——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“牛”勁足fcB安康新聞網

“從前住窯洞、吃干糧,過了一天是一天,F在家里有牛有地,不愁沒活路。”西吉縣陳田玉村53歲的馬存蓮淳樸的臉上,正映照著脫貧致富后,邁向美好生活的新希望。fcB安康新聞網

馬蓮鄉(xiāng)南川村致富帶頭人創(chuàng)辦了生態(tài)肉牛養(yǎng)殖示范園區(qū),園區(qū)統(tǒng)一相應養(yǎng)殖標準,輻射帶動全縣18個村發(fā)展育肥牛養(yǎng)殖,讓曾經粗放養(yǎng)牛的養(yǎng)殖戶走上了一條現代循環(huán)農業(yè)發(fā)展的新路子。fcB安康新聞網

示范園區(qū)旁邊巴都溝村養(yǎng)殖戶趙國武有著自己的“幸福賬本”:“靠家里養(yǎng)牛,往養(yǎng)殖場送草料,給牛檢查身體,我去年收入近二十萬元,比在城里上班的兒子掙得多多了。”fcB安康新聞網

據統(tǒng)計,截至2020年底,西吉縣肉牛飼養(yǎng)量達到42萬頭,肉類總產量達到7萬噸,實現牧業(yè)總產值19.5億元。fcB安康新聞網

近年來,西吉縣大力發(fā)展肉牛、馬鈴薯、文化旅游、林草等特色重點產業(yè),為村民鋪出一條平坦的致富路。fcB安康新聞網

fcB安康新聞網

圖為西吉縣馬蓮鄉(xiāng)南川村生態(tài)肉牛養(yǎng)殖示范園區(qū)的牛棚。人民網 梁宏鑫攝fcB安康新聞網

前進——邁向新的長征路fcB安康新聞網

當一輪紅日從六盤山的壯麗云海中冉冉升起時,伴著雄壯的國歌聲,一面巨幅的五星紅旗在六盤山巔熠熠生輝。fcB安康新聞網

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今年以來,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(qū)利用紅色旅游資源優(yōu)勢,推出了“走一次長征路,唱一首紅軍歌,吃一頓紅軍餐”等主題活動,為游客的紅色旅途帶來別樣的體驗。fcB安康新聞網

“非常激動!登上六盤山這座勝利之山,迎著日出為黨祝福、為祖國慶生,意義非凡。”十一放假前夕,南京游客黃振平專程來到六盤山紅軍長征旅游區(qū)參加升國旗儀式。“走在紅軍小道上,一路上還可以重溫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大事件,了解長征史,深刻感受到長征的艱辛,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黨的偉大。”fcB安康新聞網

2.5公里的“紅軍小道”再現了長征路上18個重大事件場景,從血戰(zhàn)湘江,到突破烏江、占領遵義,紅軍戰(zhàn)士不畏險阻、奮不顧身的英勇氣概,通過黑石板上精彩的描述和栩栩如生的戰(zhàn)士雕像,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了所有游客的面前。fcB安康新聞網

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六盤山紅軍長征旅游區(qū)人氣攀升。每天到這里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的黨員、群眾絡繹不絕。截至目前,六盤山紅軍長征旅游區(qū)接待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單位團體1800余家,108250人次,人員遍及寧夏、甘肅、陜西、湖南、內蒙古、四川等。▍^(qū))。fcB安康新聞網

紅色旅游“活”起來,敦促人們堅定理想信念,步子就會越來越穩(wěn),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。據寧夏文旅廳科技教育處處長李進云介紹:“了解長征歷史、體驗長征的偉大與艱辛,讓游客追憶長征歷史的同時也培養(yǎng)了愛國情懷。”fcB安康新聞網

fcB安康新聞網

圖為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(qū)主題活動。李興攝fcB安康新聞網

心中有信仰,腳下有力量。六盤山區(qū)的變化,是寧夏發(fā)展的一個縮影,在新的歷史時期,寧夏人民將進一步用好“長征精神”,踐行高質量發(fā)展理念,邁步走好新征程。 fcB安康新聞網

(責編:徐思敏)